何宏平,1967年10月生,浙江东阳人,
地质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67年10月24日,何宏平生于浙江省东阳市
歌山镇林头村。
1985年9月—1989年9月,本科就读于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9年9月—1991年12月,硕士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92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
1992年4月—2011年7月,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96年9月—1999年7月,博士就读于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现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2003年—2004年,在法国国家应用科学学院(INSA-Lyon)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3年4月—2003年7月,任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004年1月—2004年12月,在法国国立科技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2005年4月—2005年10月,任
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10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
2016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党委书记。
2021年2月,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8月1日,入选“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2023年8月31日,入选“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11月22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4年8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何宏平同志长期从事矿物学研究,在矿物表面作用、矿物生长理论和矿物资源利用等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提出早期地球活性氧源于矿物表面反应,为解译地球宜居性演化提供了新视角;发现层状硅酸盐矿物纳米晶粒堆砌生长的新机制,解决了黏土矿物结构演化路径和形貌多样性成因的矿物学难题;创建了黏土性能调控和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绿色开采的新方法,为黏土和稀土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科技支撑。
2021年11月,何宏平、
朱建喜与香港大学
李一良教授、加拿大
阿尔伯塔大学Kurt O. Konhauser教授合作,从矿物表/界面反应的视角,结合生物可利用性和持续供应考虑,提出一种新的产氧途径和产氧光合作用进化的新理论;2022年11月,何宏平团队研发了一种离子吸附型稀土电动开采新技术;2023年3月,何宏平团队围绕“地球初始氧的起源”这一关键问题,在模拟早期地球大气环境(PO2<10-6 atm)下,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解剖了石英—水界面反应过程并发现,H2O2和O2中的氧主要源自矿物表面基团(过氧自由基),只有少量的·OH源自H2O的解离,氧原子在矿物—水—大气三相界面上发生快速交换。在机械外力作用下,硅酸盐矿物—水界面可以不断释放活性氧,而且这种作用广泛存在于风化剥蚀、河流冲刷、构造运动等地质过程中,构成了早期地球非生物氧化剂的重要来源。
据2024年3月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网站数据,何宏平先后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等,在矿物晶体生长理论、矿物表-界面作用过程、稀土成矿机制、矿物资源利用,以及地球初始氧起源等方面取得创新认识。
截至2023年10月,何宏平发表
SCI论文338篇,出版专著2部。相关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入选美国信息科学研究所基本科学指数地学高引用率科学家目录和
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地球和行星科学领域)。
据2024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学网站数据,何宏平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5件。
人才培养
何宏平教授的课程有“矿物表面物理化学”。
截至2024年1月,何宏平培养了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和4位“侯德封奖”获得者等。
身教重于言传。在何宏平看来,带学生是一种引导和传承,不仅仅是科研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上的引导和传承,更要用脚踏实地的品行影响学生。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职务任免
2024年9月6日,中科院人事局网站发布消息:根据国务院、中共中央组织部有关通知,何宏平同志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2024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任免人员:任命何宏平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人物评价
何宏平研究员在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演化及矿物生长机制、黏土矿物微结构与表征技术,以及黏土矿物资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推动了黏土矿物学学科的发展和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国际黏土学会主席、德国联邦地球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前所长Reiner Dohrmann教授评)
何宏平是黏土科学前沿研究的推动者,为黏土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美国黏土学会前主席Stucki教授评)
何宏平为矿物学学科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学生眼中,何宏平既是学识渊博、思维缜密、治学严谨的导师,又是举重若轻、笃定从容、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更是乐观豁达、幽默风趣、爱生如子的长辈。他以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勤勉敬业的工作作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励着团队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歌画东阳客户端评)
何宏平是“功勋卓著的勇士”。(法国国家科研中心评)
他(何宏平)是一个充满正气的人,为人谦虚宽厚,做事踏踏实实,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科研。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我觉得他都是东阳人的典范。(何宏平的高中化学老师、浙江省教育厅前职员刘宝剑评)